關於朋友、人脈經營及交換玩具論


作者: | 2013/01/24 | 留言


玩具論
每當看見一些身邊朋友或者網友的社交情形,都會很快的聯想到一篇「玩具論」的文章,這篇「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」,是很不錯的文章,但有蠻多容易被誤解的點,想說有空就來做個心得整理,以下為節錄原文部份內容,並以我的看法增刪或修改。

簡單的說,這世界因為資源分佈不均,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,很可能你擁有的正好是我想擁有的,而你想要的我剛好有。要解決分配不均的問題,普遍來說大家喜歡的是「公平交換」。

公平交換的玩具論

想像你是一個小朋友,並且擁有一些自己的玩具,假設別的小朋友要拿你的玩具,你一定很不高興,因為別人是「索取方」的角色,要來「搶」你的玩具。相反地,如果你看中別人的新玩具,而只是單方面想拿走,別人也會不喜歡。但如果你和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是可以「公平交換」的,雙方都處在可接受及快樂的情形下,長期下來,你們就會形成類似「朋友」的關係。

當然不會只是交換玩具,有些情形下,小朋友會拿玩具給他喜歡的人玩,而不求對方也送上玩具,他要交換的可能是其他的東西,比方說「讓這位長相可愛的妹妹喜歡我」。

玩具 = 個人資源

所以,玩具也可以很容易的類比成個人持有的「資源」,有些資源是與生俱來的,比如身材、個性、樣貌;有些資源很難瞬間獲得,比如金錢、地位、名譽、價值觀…,這些常常要依賴出身和運氣;然而有些資源要努力才能取得,比如一個人的才華、學識…。

有了這些定義,你就可以開始檢視各種朋友關係,例如:學生時代的朋友可能就不是由交換名利來建立的關係,而是從外表開始,再由個性及價值觀延續下去。所以學生時期會開始重視外表,開始想透過媒體學習或模仿一些大人的行為或價值觀,以作為自己可吸引同儕的資源(玩具)。

有時候你可能會突然覺得某些朋友一直黏著你,很煩,這時候可能他成為「索取方」了,可能你覺得他不會打扮、太內向,或者心機重,你不再喜歡他的「玩具」,所以朋友關係就淡了或結束。

若以今日的Facebook為例,假設你是個沒沒無名的人,個人資料都沒填,也沒設大頭照(或者設了阿宅照片),發的文也沒啥意義,你要參與社群通常就會顯得較為困難,很可能沒人想理你。如果有天你更改大頭照 (驚為天人的正妹照),情況就會有所改變。如果你設定的學經歷都非常亮眼,發文又有見地,以前那些冷落你的人就會開始回頭加你好友,並且每篇按讚了。

觀察這些慕名而來的人,常會發現他們只是單方面的熱絡,卻不一定能提供你值得交換的玩具,等到你擁有的「關注」、「崇拜」等玩具太多了,膩了,關係也就變淡了,真正會留下深刻關係的是那些本身也能提供好玩具的人。

所以要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

所以這篇文章說了:如果你是一個「有價值」的人,那麼就會有很多其他有價值的人為你提供幫助。那些真正優秀、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,往往真的可以做到「施恩不圖報」。因為對他們來講,能夠實現自我、證明自我比什麼都重要(另一種高級玩具),並且可以令他們身心愉悅。然而被幫助的你也正因為並非尋常之輩,所以一定懂得「滴水之恩,當以湧泉相報」的道理。最終皆大歡喜,形成良性迴圈。

所以說,關於「人脈導致成功」的傳說其實非常容易被扭曲,其中的重點在於你自己也是被需要的一方,如果你只想扮演「索取方」,那這個傳說是不成立的。

因此文章的結論之一是,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就算了,但要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,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,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。這裡也有一個重點,在於識別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玩具。所謂「提升」、「更好的技能」、「值得交往」都是看你自身的價值觀及所處環境,有人覺得多賺點錢是「提升」,有人覺得學習吉他是「更好的技能」,所以這算是「做自己」的一環。

於是,「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的時候(,你會努力爭取有價值的資源,讓)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」。

朋友間的關心
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「你是要我獨善其身,只顧做好自己的事,不用管怎麼跟朋友相處,等我變強了,好的朋友自然會來的意思嗎?」其實並不是說,從此就不用關心自己身邊的任何人了,「懂得關心」也是非常需要學習的事,只是關心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,而你一開始還沒有那麼多足夠的時間可以妥善地處理好身邊「所有人」的關係。

要知道,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:為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,哪怕這是「浪費」時間,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,最終「真正的好朋友」誰都只有幾個而已。因此,文末的結論之一是:真正關心朋友的意思是–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。

所以,其實廣交各路英雄豪傑,通常不會是你一開始要關注的重點,一開始比較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,讓自己有價值,自然而然這兩件事就會同步發生,就會在人生路上碰到這些豪傑。

最終境界:無欲則剛

以上討論的是在資源有限、欲望無窮的世界中,我們會透過依附他人的關係來取得自己想要的資源,如果你想要的資源多了,這種關係會變得沈重混濁。君子之交為何要淡如水?原因在於彼此間沒有太多需要依附的關係,沒有利害關係,只留下單純的本質,也就是你們之間最care的那一點,可能是道義、信任或坦白。

所以文末又提到:一個人的幸福程度,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。我的解讀不是要成為孤辟的人,而是找到單純重要的本質來交換,在大家都看盡人生、洗盡鉛華後,都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,這時候還留在身邊的老朋友,才是真正的朋友。

(Photo via mecklenburg, CC License)


標籤:, ,

分類:, ,

本文作者是Audi Lu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

*

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